首页

给女王舔脚吃口水视频

时间:2025-05-24 20:54:53 作者:粤豫两座白云山跨越千里“牵手”开展文旅合作 浏览量:97569

  中新社厦门8月14日电 题:厦门大学外籍教授潘维廉:中国绿色发展的成果令人震撼

  中新社记者 龙敏 商永

  “中国绿色发展的成果令人震撼。”从美国来到厦门30多年,厦门大学外籍教授、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潘维廉对中国的绿色发展深有感触。

  中新社记者近日跟随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”采访团走进厦门航空有限公司(简称“厦航”)时,潘维廉作为厦航旅客代表受访,讲述了他眼中的中国绿色发展故事。

8月12日,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廉在厦门航空有限公司接受媒体采访,讲述他眼中的中国绿色发展故事。 中新社记者 龙敏 摄

  潘维廉是福建第一位持“中国绿卡”的外国人,是改革开放后福建省的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,从遇见厦门到爱上中国,成为中国蓬勃发展的亲历者、参与者、见证者。回忆起1988年刚到厦门时,潘维廉说:“当时道路坑坑洼洼,尘土漫天,天天有断水断电的情况。”

  经过多年持续治理,厦门生态环境结出累累硕果。2002年,潘维廉代表厦门前往德国斯图加特参加“国际花园城市大赛”,倾情讲述厦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。最终,厦门赢得了“国际花园城市”称号。他告诉中新社记者,当时一位评委说,“没有想到中国还有这么美丽的城市”。

  2004年,厦门获得“联合国人居奖”。潘维廉说,厦门不断证明,经济发展不需要以牺牲绿色为代价。

  “如今,美丽的不仅仅是厦门。”潘维廉曾两次自驾环游中国,见证了许多中国的生态“蝶变”。1994年,他用3个月时间绕着中国开了4万多公里,从东部到西部,从海岛到戈壁,从长江到黄河;在内蒙古,汽车几次陷入沙坑,在牧民帮助下才得以脱困。“车子和我都成了黄色,鼻子里、眉毛上也是沙子。当时有些担忧,这里的生态需要多久才能改善?”

  2019年,潘维廉再次环游中国,发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,天蓝、地绿、山青、水净,生态环境持续向好。他说,1994年的嘉峪关,极目而望尽是黄沙,不见一丝绿色;25年后,到处郁郁葱葱,树木繁茂。

  “中国生态治理的决心让人敬佩,中国绿色发展的成果令人震撼。”更令潘维廉高兴的是,绿色发展凝聚了各界共识,许多中国企业和民众主动参与,垃圾分类走进了千家万户。

  “厦航的绿色发展举措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,展现了一家中国企业的责任与担当。”如今,潘维廉时常乘坐厦航航班往来于世界各地。他认为,厦航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,在中国率先发起“轻装出行”倡议以及发布“绿色账户”,都是非常积极的尝试。

  “对于我们旅客来说,选择一家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航空公司,不仅践行了绿色环保的理念,享受到环保的旅行体验,而且能获得厦航的一些绿色权益,这无疑会增加对旅客的吸引力。”潘维廉认为,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同责任,需要每个人都参与。

  在见证中国奇迹的同时,潘维廉通过写信、出书、拍摄短视频等方式,向世界分享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。“这其中就包括厦航的故事,对于全世界实现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。”(完)

【编辑:邵婉云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国成品油价调整年内第二次搁浅

新闻发布会上,山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、厅长常建忠介绍,今年以来,山西高度重视就业工作,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。其中,《山西省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办法》的颁布,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认定标准和帮扶措施。同时,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,山西省制定了14条具体举措,旨在激发市场活力,创造更多就业岗位。此外,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的延续实施,有效减轻企业负担,稳定就业岗位。

村庄规划编制新规出台:不要求编制进度“齐步走”和成果深度“一刀切”

马克思认为,生产力包括劳动者、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新质生产力“以劳动者、劳动资料、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”。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,不仅要在量上增加这三个要素的投入,还要推动这三个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质的跃升。

画框中的二十四节气——小雪

2月23日,最高检举行“依法惩治网络犯罪 助力网络空间综合治理”新闻发布会。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厅长徐向春介绍,检察公益诉讼目前的14个法定领域中,不少涉及到网络空间,比如通过互联网销售食品药品、农产品涉及质量安全等案件,有的甚至主要发生在网络空间,比如个人信息侵权、电信网络诈骗等。

安徽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向“新”求“质” 继续保持平稳向好发展态势

二是运动技能实践。根据人群特点和实际需求,选择健步走、八段锦、超慢跑等重点运动技能进行学习和实践,鼓励每个人从自身做起,科学管理体重,践行健康生活方式。

杭州高新区(滨江)国际传播中心成立

周晓农每年仍会前往非洲提供支持,但在最初试点的社区里,他已经培养了一支当地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,负责病例上报和初步处置,他希望当地能实现“从输血到造血”的转变。此次峰会通过的《北京行动计划》提出,中国还将继续派出专家,分享医疗经验和良好举措,卫生健康合作仍是中非友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